月夜愁與河邊春夢
文/簡英弓(開南商工)
1991年夏於師大修教育學分,班上的同學從全國各地而來,皆為音樂、美術、影劇等老師。修畢前夕大家相邀到淡水聚餐,面對夕陽西下的淡水河小酌一杯,酒過三巡,大家自然哼唱起來。
此時廳已有不少客人,我們這些藝街類群的老師,一時興緻大展歌喉,那知兩首歌後,從隔壁桌傳來一聲「你們唱完,換我們唱」。大家馬上安靜下來,日光往隔壁一掃:不得了,那桌皆為原住民,他們以筷子為鼓棒,桌子為天鼓,一面打(敲)一面唱起原住民的歌。真的是對上了,我們這一某推派我帶領大家唱台灣民謠,當下福佬原住民兩種文化融合一體,不拘泥、不做作,自然地一起盡情歡唱,此時聞聲而來的遊客已經擠滿整個餐廳,這是我有始以來最溫馨、熱情、浪漫、感性的演唱會。最後大夥互留姓名地址,並邀我們參加他們的豐年慶,可惜那天學校有課不能參與。記得當時我喝了二首最喜歡的台灣民謠「月夜愁」和「河邊春夢」。
今就「月夜愁」和「河邊春夢」略述如下:
月夜愁歌詞由周添旺作詞,鄧雨實作曲,鄧雨賢容後介紹,先簡介周添旺。詞頗有心得,以一首月夜愁大受古侖美亞唱片公司視器重。月夜愁是一首描寫失戀,等無人的
歌,故事浪漫又傷感。傾訴哀怨的心情,不講愁的愁,曲風輕淡卻令人鼻酸!至於歌詞中的「三線路」是指那裡,我曾請教漢文學家,係指台北的東門到小南門一帶,即今日的愛國西路,那兒曾經是青年男女約會的好地方。
河邊春夢是周添旺於淡水河畔散步時,看見夕陽西下靈感湧現而作,並將這首歌送給他老婆。據說河邊春夢的橋頂是指台北大橋。古早時的婚姻皆由媒妁之言決定,自由的婚姻不可想,第一段末句的不知阮心肝,形容一心嚮往自由戀愛卻不可得,孤單無伴只能與橋下潺潺的流水互相對話。啊!無人知我唯流水。將以前婦女嬌弱、含蓄的美德蘊涵於歌曲中,點出哀愁的情意與綿綿的心聲,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歌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