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歷史簡表

一、史前時代

(一)、舊石器時代晚期:約50000年前∼5000年前(長濱文化為代表)

(二)、新石器時代早期:約7000年前∼5000年前(大岔坑文化為代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期:約5000年前∼3200年前(圓山文化為代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晚期:約3200年前∼2000年前(卑南文化為代表)

(三)、金屬器時:約200年前∼400年前(十三行文化為代表)

二、歷史時代

(一)國際競爭時期:荷蘭:1624年∼1662年(先佔南部,1642年再北上驅逐西班牙人。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西班牙:1626年∼1642年(佔領台灣北部)

(二)鄭氏據台時期:1662年∼1683年

(三)清領時代:1683年∼1895年

1684年(康熙23年):台灣納入清朝版圖,清廷消極治台。

1721年(康熙60年):朱一貴(鴨母王)事件,歷經五十多天就失敗。

1729年(雍正7年):清廷重申禁止偷渡台灣令。

1786年(乾隆51年):天地會林爽文之變,歷經二年,1788年平定。

1792年(乾隆57年):開八里坌港通蚶江(泉州)、五虎門(福州)。

1825年(道光5年):英人至基隆購樟腦。

1855年(咸豐5年):英商台灣道協商互市。

1860年(咸豐10年):淡水開港,大稻埕興起,取代艋舺,成為淡水河沿岸最大港埠。

1862年(同治1年):八卦會戴潮春之變,歷經五年餘,1867年才平定。

1874年(同治13年):恆春牡丹社事件,清廷開始積極治台。

1875年(光緒1年):沈葆禎奏請台北設一府三縣(台北府:淡水縣、宜蘭縣、新竹縣)

1884年(光緒10年):清法戰爭,法軍攻基隆、淡水,佔領澎湖。清廷始知台灣重要。

1885年(光緒11年):台灣建省,劉銘傳任首任巡撫,設三府一直隸州。

1887年(光緒13年):建基隆至台北鐵路,1891年通車至基隆,1893年通車至新竹。

1895年(光緒21年):馬關國際條約,台灣被出賣割讓給日本。5月25日台灣民主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成立,此後台灣人民武裝抗日20年,前仆後繼,充分表現台灣民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精神。

(四)日治時代:1895年6月17日∼1945年8月15日。

1897年:日人調查北部煤田,鴉片開始列入專賣。

1900年:阿里山發現大森林。

1908年:縱貫鐵路全線通車。

1909年:台北至台南通電話。

1915年:西來庵抗日事件,又稱焦吧哖事件。

1920年:台灣地方制度改制。

1921年:台灣文化協會成立。

1923年:第一次台灣議會設置請願。

1924年:宜蘭線鐵路通車。

1927年:台灣民眾黨成立。

1930年:南投霧社抗日事件。烏山頭水庫(嘉南大圳)主體工程完工。

1931年:第二次霧社事件。

1935年:10月10日,始政四十年紀念博覽會,中國福建省主席陳儀,應邀來台參觀。

1937年:中日戰爭爆發。皇民化運動開始。

1941年:太平洋戰爭爆發,美國正式參戰,國民政府也正式向日宣戰。

1943年:4月1日,全台實施義務教育,11月美英中三國舉行開羅會議,發表開羅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公報,但無人簽字。

(五)中華民國在台灣:1945年10月25日∼

1945年(民國34年):8月15日日本投降,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10月25日台灣被國民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府接收。

1946年(民國35年):國民大會在中國南京三讀通過《中華民國憲法》。

1947年(民國36年):2月27日爆發二二八事件。

1948年(民國37年):國民大會制定「動員戡亂臨時條款」涷結憲法部分條款,總統

           可以一再連任。

1949年(民國38年):5月19日警備總部宣佈台灣戒嚴。6月國民政府公佈《懲治判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條例》12月,國民政府撤退逃亡來台,帶來一百萬軍民。

1950年(民國39年):6月,爆發韓戰,杜魯門總統宣佈台灣海峽中立化。國民黨政府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公佈實施《檢肅匪諜條例》。

1951年(民國40年):9月8日,日本簽訂戰後國際條約,舊金山和約,宣佈放棄台灣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權,但未明言台灣歸給何國。

1960年(民國49年):雷震組「中國民主黨」未成功而被逮捕入獄。

1964年(民國53年):彭明敏、謝聰敏、魏廷朝發表「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」,首次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提出「一台、一中」的主張。

1970年(民國59年):4月24日,黃文雄、鄭自才在美國刺殺蔣經國未遂而被捕。

1971年(民國60年):10月25日,聯合國2758號決議:「中國」代表權由「中華人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共和國」取代。中華民國已不能代表中國。

1979年(民國68年):1月1日中華民國興美國斷交,中國(中共)對台灣改採和平統戰策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略,倡議「三通四流」。12月10日發生高雄美麗島事件。

1980年(民國69年):2月28日林義雄家發生滅門血案,林家祖孫被殺。

1981年(民國70年):國家賠償法施行。

1987年(民國76年):7月15日解除戒嚴,開放大陸探親,文化交流,間接貿易開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宜蘭反對六輕在利澤興建。

1988年(民國77年):1月13日蔣經國去世,李登輝繼任。5月20,農民北上爭權益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發生五二○事件。

1989年(民國78年):台灣人口突破二千萬人,4月7日鄭南榕為言論自由在雜誌社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自焚殉道。5月19日,鄭南榕出殯時,詹益樺自焚於總統府前。

1990年(民國79年):3月19日至22日,三月學運,大專生於中正紀念堂靜坐,絕食抗議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,要求解散國民大會、廢除臨時條款、召開國是會議,及訂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民主改革的時間表四大訴求。

1991年(民國80年):李登輝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。

1992年(民國81年):《萬年國會》全部下台,國會全面改選,台灣邁向民主化。

1994年(民國83年):選舉台北、高雄院轄市市長及台灣省長。

1996年(民國85年):3月23日台灣直接民選第一任總統,中國以飛彈恐嚇台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台灣人不受恐嚇,堅持當家做主的尊嚴。

1997(年民國86年):9月1日國中一年級開始實施「認識台灣」課程。